第六百九十一章 不吐不快
我的老师是学霸正文卷第六百九十一章不吐不快第六百九十一章 “横向误差17厘米,要不要重新精调对接?大家都说说吧。”郑淳十指交叉,扫视了一圈会议室内的众人,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大的波澜。 这是郑淳的习惯,每当遇到重大决策时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收集信息并加以权衡。 会议室内短暂的沉默了几秒。 接着,一位负责人率先开口,“因为不漏水,所以甚至偏差在10厘米我都可以接受,但17厘米的偏差已经到了设计可以容忍的极限,现在很难抉择。再装一次的话,过程不怕,而是怕再装一次不成功。一旦从成功走向不成功,一切就都毁了。” 作为渤海隧道项目组的负责人,他很清楚,如果这次的误差缺陷在10厘米之内,是可以通过管节内表面装修或者焊接来调整的。 但横向偏差这个数字来到了整整十七厘米。 是已经无法通过焊接等工序来进行逆向修复。 不过…… 要是选择重新对接的话。 就会将风险系数再次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重新对接成功,那自然是万事大吉。 而一旦失败的话。 那造成的损失和后续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毕竟。 后天就要举办竣工典礼了。 到时候,不仅会有许多业内人士到场,还会有许多国内外的记者参加这次的竣工典礼。 要是让外界得知渤海隧道对接失败的消息的话,那丢的是整个国家的脸面。 华国一直是被誉为基建强国。 而渤海隧道的对接失败,无疑会对这个称号造成巨大的打击。 这个责任…… 渤海隧道项目组的这些人是负责不起的。 “咳咳,我说说我的看法。”这次说话的是隧道工程副总监理,“错边超出了验收标准的要求,是一个质量的缺陷项。因为最终接头安装既没有先例,也没有国家标准可以参照,如果渤海隧道管理局和总设计师允许这样的偏差值并且放行,作为工程监理,我也会同意。” “但是,根据渤海隧道验评标准,在信誉评价的时候要对工程扣质量分。缺陷就是一个不合格项,势必成为十几公里沉管安装的败笔。” 在这位工程监理说出最后‘败笔’这两个字时,顾律注意到坐在主位的郑淳嘴唇下抿,双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这是一种相当不甘心的表现。 不仅仅是顾律,会议室内同样有人嗅出了郑淳那不甘心的气息。 坐在郑淳的左手边,是郑淳的副手,渤海隧道项目组的副总工程师。 他扫视了一圈会议室内的众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我不赞成顶开重做,因为最终接头并没有漏水。理论上四个保障系统可以按照原来的流程逆向cao作一次,但是对逆向cao作过程中会碰到什么风险缺乏实cao预案,所以马上再做一次的风险太大了。” 这位副总工程师在决策会上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看法。 因为他很害怕三年多辛辛苦苦的成果毁于一旦。 如果过程中出现问题,项目将拖延几个月或者一年,给业主、承包商乃至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这个损失是巨大的。 不论是有形的损失,亦或是无形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