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三 华佗封爵记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一卷我本孝廉郎六百三十三华佗封爵记郭鹏和华佗认识,那是在郭鹏平定吕布之乱之后没有多久的时候。 郭鹏成为青兖二州之主,可郭单生病日久,病情逐渐加重,很多名医来看了,都束手无策,郭鹏衣服都不换,在郭单床边侍奉三天,十分担忧。 紧接着,老丈人曹嵩向郭鹏推荐了华佗。 华佗是他的老乡,也是沛国谯县人,是当地一个士族家庭出身的士族子弟。 身为士族子弟,华佗也有着士族子弟该有的生活,认字,读书,生活优渥,没有吃不上饭的忧虑,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兼通数经。 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做了医生。 医生的地位在古中国一直比较尴尬。 尤其是在汉末那个强调战功和重视农桑的时代,医术跟其他杂技一样,是方技,属于贱业,做医生的人被看做是不事农桑的蠹虫,很受鄙视。 士农工商,这个等级排位真的不是说着玩玩的,农民虽然被欺负,很惨,但是事实上,从事贱业的人比农民更惨。 虽然人们离不开医生,但是不妨碍儒门士人们鄙视医生。 儒家士人们连搞法律的郭某人家族都视作二等家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也没什么是做不到的。 华佗学了医术,做了医生,没有走家族为他准备好的路,做了一名游医,四处行医,兼济天下。 多么高尚的情cao,对吧? 可实际并非如此。 华佗很后悔,非常后悔。 在给郭单治病的过程之中,郭鹏与他交谈,他多次显露出对于自己从医的后悔之意,并且体现出强烈的想要入仕途的意愿,很多次。 郭鹏觉得这和自己的印象里那个悬壶济世的伟大医者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华佗就向郭鹏讲了自己的故事。 郭鹏听完之后,忽然意识到,华佗的故事经历,可以描述为『相信了读书无用论的傻子高中毕业之后不上大学偏偏去学技术,以为自己可以靠技术一鸣惊人,结果因为没有学历而处处碰壁,被社会人鄙视到尘埃里才追悔莫及』这样一个故事。 华佗是有可以入仕的机会的,学成之后,他可以走家族的路子举孝廉,然后入仕,可他不愿意。 做了官以后就不能行医,这个事情华佗明白。 他沉迷于医术,难以自拔,不愿意为了做官而抛弃医术。 家人拼命反对,甚至到了要和他割裂关系的地步。 可年轻人的心性就是这样,叛逆。 你越反对,我越要和你对着干!哪怕与天下为敌,我乐意!我命由我不由天! 出身优渥没吃过苦头的年轻的华佗充满了叛逆的中二思想。 然后离家出走,游医四方,发誓要用医术闯出一片天地,万古流芳,让自己家人好好看看,他们瞧不起的医术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他的确是万古流芳了,这不假,因为他真的有医学天赋,医术真的很强。 可是,在当时,他没有在传统意义上用医术闯出一片天地。 一边,他被达官贵人们需要,一边,在治疗的时候得不到任何尊重。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把诊金丢在地上让他捡走,嘲笑他,鄙视他,甚至不让他走正门,只能走偏门暗门。 对医者的鄙视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连一个普普通通种田的老农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嘲笑华佗。 干什么不好? 偏偏学医? 他一个士族子弟出身的人何曾受到这样的侮辱? 他不信邪,他不愿意回到那个不支持自己的家族里让人嘲笑,撞上了南墙那就把南墙拆了继续撞,撞到死,他就不信他不能出人头地! 他真的没有出人头地。 他不可能出人头地。 他怀疑过,他动摇过,但是依然怀着微末的愿望,坚持了下去。 等年轻的热血终于凉了,看清社会现实的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愚蠢的错误。 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要走小道。 他后悔了。 却来不及了。 家族因为社会动乱而烟消云散,他成了一个幸运的存活者,却没有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