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5章 科普VCD
对方没兴趣就要培养对方的兴趣。 产生兴趣的方法就是给对方看自己的产品,让对方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当对方能评判出该产品在市场上有怎样的定位后,自然兴趣就产生了。 当然,对那些浑浑噩噩,尸位素餐的领导来说依然没什么卵用。 每个音像出版社都有cd压片设备,万峰准备在渤海音像出版社先压制几张vcd碟片,然后再送给出版社的领导过目。 如果对方还没兴趣,万峰就准备去找下一家。 如果下一家还不行,那就的自己买碟片压制机器,自己制作碟片了。 那样就特么麻烦了。 尽量不做到那一步。 万峰就找到了渤海音像社的销售部门,提出压制几盘碟片的要求。 当然他是付钱的。 付钱什么事儿也就好办了。 歌曲是从音像社的曲库里选取的,压缩技术是用自己的。 万峰选了十五首歌花了三千块钱压制了三十盘碟片,一盘碟片合一百多元。 单光是压制碟片也没用,没用机器同样等于零。 万峰就回到将威让顾红忠把那台vcd样机收拾收拾,他不能带着个骨头架子出门吧。 顾红忠就这样不好,弄个什么东西不先做外壳,就那么肠子心肝地拿出来给他看,他看倒是没问题,关键是别人谁看了会有兴趣? 九七年以前的vcd机几乎都是铁壳的,很厚也很重。 那时的钢铁可是很贵的,为了节约成本,万峰直接就上耐热塑料壳的,反正将威现在摆弄塑料制品的小厂有不小,做一个壳子问题不大。 vcd机外壳做好了,万峰把自己压制的碟片放进去试验了一次,很完美。 想了想把闫凌找来在将威转了一圈拍了一段风景片。 万峰又带着vcd机来到了渤海音像出版社,再一次见到了渤海音像社的领导童思洋。 万峰把渤海音像社的主要领导和销售部门的人员请到了一个他租下的就在渤海音像社门口的饭店包间里。 渤海音像社的人进了这个包间后就看到了一台二十一寸的彩色电视机。 电视机是饭店的,被万峰借来了。 除电视机外还有两个比水桶粗半米高的音箱,在电视机旁边还有两个上下叠放在一起的像录像机大小的机器。 “童社长,刘科长,还有音像社的各位领导,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主要就是让大家看看我前几天和你们说过的叫vcd的东西,别的话我就不说了,我先演示一下。” 万峰拿起一盘碟片:“这碟片是我在你们出版社买歌压制的。” 说完把碟片插进vcd,几秒钟后,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两排歌曲目录。 万峰随便点了一首歌曲,电视机里开始出现画面。 若论清晰度,当时市面上vhs制式下录像带的清晰度大约240线,和最初vcd的清晰度几乎是同步的。 普通vcd在240线到280线之间,能比录像带稍微清晰一点。 但是vcd的画面干净程度是录像带比不了了,起码没有录像带经常会出现抖动翻滚的画面效果,而且画面上还没有水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