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长乐未央(2)
“那倒无妨。”高祖点头道,“只要十天半月之内能够推算得出来,朕便记你一大功。” “谢皇上!只是无须那么久,只需夜半时分寻得一间静室,有半个时辰的光景便足够了。”夏候元恭敬地道。 如此过了盏茶的辰光,只见日头与月儿逐渐分离,又现出一派朗朗乾坤,高祖的脸色才见舒缓,却又望着那轮淡淡的月影儿发呆了许久。 众人都吃不准此兆的吉凶,也都不敢多说什么。 一行人急匆匆地往前赶,傍晚到了一处驿站,用过晚饭之后,高祖便吩咐专门拨一间静室与夏候元使用,还安排夏候婴好生侍候。 夏候元也不多话,老早便躲进室内用功去了。次日清早,便对着父亲道:“孩儿夜里用元神访过几位仙道了,可都是一样的好结果。” “什么样的好结果?可否先说与为父听听?”夏候婴说着,满脸的微笑与慈爱。 “父亲莫急。还是等见过皇上再说吧。”夏候元逗道。 “好好好!儿大不由爹。随你!随你!咱们这便去见皇上吧。”夏候婴说着,拉着儿子的手,带着他前去觐见高祖。 “禀皇上。”夏候元才见到高祖的身影,便喜滋滋地说道,“大约此处乃是道家之发祥地,故而用起测算之术来极为灵便。臣子夜里曾神见过多位仙长,所得皆为喜讯。臣子特来恭贺皇上。” “哦!这可是剂灵丹妙药啊!”高祖不由地笑逐颜开,“朕整整郁闷了一个晚上,可都快愁出病来了呢。有你这么一句话呀!朕可比听到什么都开心呢!快进来给朕好好讲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话之间,娄敬、张良、萧何等人,听到声音也都集中过来了。 “快快快!都坐下来。好生听元儿讲一讲,到底是怎样的喜讯。大伙儿也得好生参谋一番,看看有几分可信。”高祖又忙着指挥道。 “臣子遵旨。”夏候元见人多了起来,又有点发怯了,“臣子夜里用了扶乩之法、请神之术、会神之能,所得的竟只有一个答案:日月同辉,光耀乾坤;国祚绵延,长乐未央。皇上、各位大人,这难道不是个天大的喜讯么?” “唔!‘日月同辉,光耀乾坤’自然是好话,朕也理会得了。但道家之言甚是隐讳,稍不留心便被糊弄过去了。就比如‘日月同辉’这句吧,其中的‘日’指的是谁?‘月’指的又是谁?两者又如何同辉呢?”短短的几句话,便显尽了高祖的精明,但事关重大,几位重臣可不敢随意开言。 “其实此话并不难解。”夏候元算作是瞎子不惧深渊,只管随着话意解释开去,“以臣子所见,皇上长年征战在外,国内则由皇后主政。而皇上与皇后乃是心有灵犀,配合默契。结果是在内政事通顺,在外则每战必胜,终至夺得了这锦绣河山,建立了大汉皇朝。如此看来,不是‘日月同辉,光耀乾坤’,又会是什么呢?” “唔!说得在理!微臣赞同!”娄敬首先出言赞道。 “微臣乃太公门下首席弟子,对道家之术略有所知,亦觉得夏候公子此解极为理顺。夏候公子当真是年少有成呀!恭喜夏候将军。”张良说完,朝着夏候婴作揖。慌得滕公赶忙回礼。 “如此说来,便是神仙也以为朕取得天下,乃是亏得有婆娘相助的缘故喽?”高祖又开起了玩笑,忍不住自嘲道。 “皇上何出此言!”夏候元越见活跃,顺口说道,“臣子读史不多,却也知道前朝尽多候王,素日里总喜欢展开裙带外交,便是要用族中的女子巩固在外的关系,以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而皇上出身于寒门,仅用了十数年便兼并了天下,坐上了尊位,靠的就是得道多助。便是得到皇后娘娘的助力多了些,又怎么能够掩去皇上的半点光芒呢?臣子习术之日较短,功力亦相对浅薄,推算天下之势还不够长远。可臣子昨夜推算过之后,却得知于此后的两百年内,刘姓大汉繁荣而昌盛,真可算是‘国祚绵延,长乐未央’。由此看来,这‘日月同辉’,当真是‘长耀乾坤’呢!” “哦!”高祖轻出了一口气,不由地想到:如此看来,皇后仅是朕的贤内助而已。若然如此,朕大可不必对其多加防范了。想到此,转而又换了口气道:“朕读书不多,理解有限,这‘国祚绵延,长乐未央’又是何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