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选中目标
李亚东约莫想起来了,罗孚公司早前确实被一家公司并购,一九八八年英国宇航将其收购后,又把它更名回来,被冠以集团,这才有了罗孚集团。 此举不外乎两重含义。 第一,给它拾掇拾掇,提升一下逼格,争取卖个好价钱。 第二,宇航里的某些大佬们缅怀过去,想要保存下这个英国汽车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独苗。 不过事实证明,情怀再美,终究抵不过现实利益,一九九四年,德国宝马从英国宇航手上,收购了罗孚集团……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亚东回忆起了当时的收购价——八亿英镑。 括弧:还是缺少了一个捷豹品牌的罗孚集团。 八亿英镑是个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英镑很值钱,排在世界“最值钱”货币榜第五位。 八十年代末的英镑更值钱,与人民币汇率约为:5,八亿英镑,也就相当于一百二十亿人民币,同等于三十二亿美金,零头不计。 福特……真是人傻钱多。 福特收购一个捷豹,在一九八八年的时候,就花了二十五亿美金,而宝马在一九九四年的时候,收购包含“路虎”、“iNi”、“G”、“罗孚”等品牌在内的整个罗孚集团,才花了三十二亿美金。 这还不绝,更绝的是,两千年的时候,福特又从宝马手上购走单一路虎品牌,价格为二十七亿美金…… 而这个冤大头却是美国历史上截止二零一没有破产过的汽车公司,也实在是令李亚东十分费解的一件事。 好了,绕回到主话题。 英国宇航在罗孚集团身上肯定大赚特赚了一笔,这一点毋庸置疑——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因为其公司性质为私企。 如果是国企为了挽救民族工业,那就另当别论。 而英国宇航脱手整个罗孚集团揽回多少财富,这笔账不难算:一九八九年出售捷豹给福特集团,回款二十五亿美金。一九九四年全盘脱手整个罗孚集团给宝马集团,回款八亿英镑,粗略折算为三十二亿美金。 所以,总共就是五十七亿美金。 而正如李亚东所了解的情况,八十年代末整个英国宇航的总资产不过百亿多美金,它会拿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资产去收购利兰公司吗? 可能吗? 一家公司的总资产,可不代表现金流。 一家市值百亿的集团,手头能有十亿现金流就算很不错。 所以,李亚东斗胆猜测,英国宇航收购利兰公司的价格,并不高,撑死不会超过二十亿美金。 蓦然想到这里,他感觉自己的呼吸有些加重。 就算它二十亿收购的好了,然后转手一卖,五十七亿美金…… 抛开其他问题先不谈,单是这笔买卖,就大可做得啊! 二十亿美金,无疑是一笔庞大的数目,但如果真要弄,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亚东目前所有的现金流,加上集团旗下的产业,肯定超过十亿美金,而拿十亿美金向银行贷款十亿美金,一比一的贷款比例,问题并不大。 当然,这个价码是利兰公司给到“自家兄弟”英国宇航的,给到别人是个什么价码,天知道? 所以想归想,真想将整个利兰公司收入囊中,估计以他的实力,还是够呛。 “德平,你有打听过,那家利兰公司有拆分旗下品牌出售的打算吗?” 李亚东的心倒也不大,深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但凡能从利兰公司手上弄来一个品牌,就很心满意足。 多了在没有找到接盘侠之前,也不一定能玩得转,说不定还会成为累赘,要知道国外的员工福利机制可是相当严格的,多少巨无霸一样的集团,就是被庞大的养老金体系给拖垮的。 他最想要的是路虎,原因很简单,因为国人喜欢。 当然,他个人也挺喜欢。 说句不好听的,路虎这个品牌的重心要早放在亚洲市场,早就火了。 这样一个大铁疙瘩,不好停车不说,还耗油,完全与欧洲市井小民的消费观念相驳,除了英国原产地的那帮心有情怀的老头子们外,恐怕也只有遥远东方的一个“有车进,必加长”的神奇国度、且是一个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可以毫无保留的接纳。 其次是捷豹。 倒不是喜欢这个品牌,而是看中了它的技术。 诞生于一九三七年的“美洲虎”,可是勒芒赛道上的不可磨灭的传说。 自五十年代开始,捷豹便在勒芒赛道上一骑绝尘,先后拿下七座勒芒大奖赛的冠军奖杯,这也证明了此品牌卓越的cao控及稳定性。 什么是勒芒大奖赛? 它的全名叫作:勒芒二十四小时耐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