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窍口大开(下)
正好! 你们爱谁谁。我早想撂挑子了。 垂立一旁,我连话都不屑说,眼神也懒得递。 师太侧目,向张豪莘冷冷一剔。 “这里我说了算!有意见让张稼云来找我。” 搬出小张董,五公子换了一副嘴脸。“哦,那依您之见?” 她端靠在轮椅上,仿佛谁也不瞧一眼。 “下面都听李蜜的安排。你该干嘛干嘛!” 球,又扔回给我。 师太对云大师避嫌,便推给我来张罗。 朝云山睇去,他微微颔首,余光却停在师太的后脑勺上。 得了!趁有高人在此,全一并办个利落。 我举手作揖,“有劳福师兄了。” 他微笑颔首,“应该的。” 张豪苒仍然趴在地,人事不醒。郭金龙浑身血污,跌坐在地,脸上呈现出痛苦的抽搐。 看来“杨戬”和“哮天犬”都已经撤了。郭金龙仍然是郭金龙,适才斗殴所造成的创伤,虽不致死,但依然有所保留地的存在。这就是借出rou身的结果! “张先生的情况,说好办,其实也好办。” 福师兄俯视着昏倒在地的四公子,面容平和,目中泛起淡淡的悯怜。“他身上的灵界,用法事即可超度。但那两个婴灵,就要他诚心忏悔,才是真正化解的开始。” “是的。”他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 中国有一句老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行内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细节,尽悉段位。 比如:韦小宝下少室山逛窑子,他一上来劈头就问老鸨:“有没有大同府的姑娘?” 老鸨顿时面有惭色,“有是有一个,不过她是汾阳人,只能骗骗冤大头,可不敢欺骗行家。” 这跟逛古玩市场一样,进门头一句问话最讲究门道。 “等他醒来跟我一道回寺院吧。现在麻烦送他到房间,稍作休息。” “好。” 应下后,再看在场的人,我便说:“龙三,这事交给你。” “行……但,万一他又闹腾?”他看着福师兄。 这担心不无道理。谁知张豪苒醒了会不会又跳楼?……还演大圣归来? 于是,我也瞧向了福师兄。 “没事。” 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小银牌,“给他挂在脖子上。” 接过,捧在掌心一看,上面刻满了蝇头小字,是梵文的《心经》。我不由会心一笑。 《心经》八宗同修,神妙无穷。 佛祖释迦牟尼用了21天说《华严经》;用了十年说《阿含经》;用了8年说维摩及胜蔓;跟着用了22年来讲《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多达600部,其精髓浓缩在260多字的《心经》之内。可谓群经之首,亦是一篇渡人离苦得乐的经文。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心经》的普及度。 自唐朝有中文译本起,已长达1300多年。它,被肯定被念诵的次数,难以量计! 强大共同的念力认为,《心经》具有离苦得乐的神力。所以每当念诵,必引起宇宙声波的共鸣,产生奇妙的灵场现象。 其实,所谓的驱鬼,就是大家认真地谈一谈。 最初的镇宅符,主要是“吓”。即拨刀弄剑将鬼吓走。时至今日,鬼都现代人,还不如AK47来得辣眼!总不能让钟馗叔叔手持机关枪吧?捉鬼这个行当也得与时俱进。 强行驱鬼的方法不是没有,通常用三昧真火将TA烧掉,令其永远消失。但这方法,不到最后关头绝对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