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要有大汉魂
“历史的长河,有一个名字,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璀璨的文明、壮烈的精神、无比的自信, 还有那绝不低下的头颅。 哦、大汉、我心中的大汉。 我愿化身为冠军侯,挥剑护卫您的尊严。 哦、大汉,我心中的大汉 我愿变成一缕英魂,持戈保卫您的疆土。 哦、大汉、我心中的大汉, 您的精神已经融入华夏的血脉,源远流长。” 次日的拍摄现场,一首古朴雄壮的歌曲响起,所有的演职员工都站在那静静地听着。 这次,陈健伟也是拼了,在金晓谱出曲子、填好词后,连夜录制,亲自cao琴,一曲“汉风”伴奏,金晓的声音中充满了古朴雄壮之风。 曲罢,大家激情满怀、各就各位。 汉武大帝登上了御座,帝冕下,一双压抑着愤怒、悲伤的眼睛环视着各位文臣、武将,好一会,方缓缓说道: “朕看见了大汉的土地上正奔驰着匈奴的战马。朕听到了大汉的子民发出了奋起抗争的怒吼,卫我国土、护我子民,出兵。” 边城冒着熊熊大火,匈奴铁骑在肆无忌惮的奔驰砍杀,一颗颗汉民的人头落地。 一个匈奴兵用长矛挑起还在襁褓中的孩子,高高举起,在一群匈奴兵的狂笑声中,时时传来婴童微弱的哭啼声。 一名白发苍苍的道长,手持长剑奋力拼杀,他要掩护身后的老弱妇孺逃出生天。 不同的地方,十几名、几十名、上百名的边关战士还在战斗,他们被打散了、被包围了,可他们还在全力以赴的战斗,不为了胜利,只为了他们是大汉战士。 正在奔逃的人群中,一个、二个、三个停下了脚步,有瘦弱的少年、有雄壮的大汉,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拿起木棍、镰刀、锄头,反身冲回来与道长、与边关战士并肩战斗。 在奔跑的人群中,一个秀丽的少女被一个大娘拽着,踉踉跄跄的跑着,不时回头凄惨的喊着:“爹、爹……” “小玲快跑、爹保护你。” 一个中年壮汉大吼一声,抄起脚下的一根扁担,反身冲了回去。 边城的大火还在燃烧,城里逃亡的汉民开始奋起反抗,一个人的战斗、两个人的战斗、三个人的战斗、一群人的战斗。 远处的古道,一支几百人的轻骑正在疾驰而来,头盔上的红缨、身上的红袍随风猎猎。 为首一匹雄峻的红马上,一个清秀的少年将军抬眼看着远处正在燃烧的边城,目光中露出了决绝。 逃难的老弱妇孺看到这些骑兵,停下了脚步,让在了路旁,眼里露出劫后余生的喜悦。 那个叫小玲的女孩满脸泪痕地抬头看着这些大汉骑兵。一骑从她身边经过,她看见了一个高大骑兵的那双大眼中对她露出了一丝怜悯的神色。 小玲怔怔地看着轻骑从她面前过去,咬咬牙,涣散的眼神开始坚定起来,拔脚追了上去。 当轻骑冲进了边城,这里已经成了人间地狱。 一条条血色的小溪在缓缓地流动着,一具具残缺的尸体横卧在街路边、屋檐下。 轻骑们看见了一个边关战士正奋力地拔出捅进敌人胸膛的环首刀,刀尖已经秃了、刀刃上满布齿痕。 20余名边关战士和近百名汉民,在一个白发道长的带领下,还在挥舞着大刀长矛、扁担镰刀厮杀着。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希望、没有绝望、只有死战到底的决绝。 轻骑冲过来了,匈奴兵后退、逃跑、溃散。 “杀出去。” 少年将军怒吼道。 “杀出去。” 轻骑们怒吼着。 几百人的骑兵队化作一股洪流,追出了边城。 “我们胜了、我们胜了.....” 一名边关战士拖着疲惫的身体、嘶哑地吼着。 “我们胜了、我们胜了......” 大家吼着。 “无量天尊...” 白发道长缓缓盘坐下来,轻轻将已经残缺的长剑横放在漆上,闭上了双眼。 “道长羽化了、道长羽化了...” 一个汉民哀伤地喊道,慢慢地跪在道长的身边,一个、二个、三个,白发道长的身边跪满了人。 城外,匈奴大帐前,一名首领惊讶地看着从城里逃出来的溃兵,他们的身后刮来一股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