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梁祝化蝶
在诧异过后,支持一派的人又很是有些欣喜,那种感觉自然来得越早越好。 而反对一派的人,则轻轻皱眉,难道真的能够如《白头『吟』》一样,弥补历史留下的遗憾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他们刚开始时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李寒绝对是在消费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物。 本来,如果最后的事实证明,李寒真的能够弥补历史遗憾的话,他们也应该是感到非常高兴的。 但是,之前和支持一派的人在网络上争论了那么久,如果真的是他们的判断错了,那面子上就有些下不来了。 所以,现在的他们心情就颇有些复杂了。 但事已至此,只能先将电影继续看下去了。 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要出外求学。但在当时,女子是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的。 于是,祝英台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女扮男装吗? 观众们又在想,已经失传了的真实梁祝故事中,也真的是如此吗? “应该是吧。”现在心里差不多就可以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了。 然后,祝英台和银心两个人在半途中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 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就是这样相识的吗? 这倒也还好,关键是在接下来读书的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始终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枕共眠。 晚上同枕共眠,这两个人也太开放了吧? 其实不是。 因为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尽管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梁山伯始终都认为祝英台是男子。 同枕共眠三年却不知道对方是女儿身?这就有些扯淡了啊! 这特么同枕一个晚上,就应该知道对方是女儿身了吧?不对,哪里需要等到晚上同枕,走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了吧。 还有,祝英台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才女,不应该这样没有羞耻心吧? 刚一见面就和男子同枕了?梁山伯以为她是男子也就罢了,她总不能够也把自己真的当作是男子吧? 李寒这情节设定有些扯啊! 反对一派的人心中大喜,情节越扯越好啊! 只是,隐隐之中那种感觉却又依然存在。 这特么是什么情况?这么扯淡的情节也能给人那样的感觉?已经失传了的真实梁祝故事,也是这样? 这不可能吧? 支持一派的人同样觉得有些扯淡,太不合常理了。 不过,转念又一想,既然是传说中是爱情故事,是爱情传说,不合常理倒是也可以说正常。 然后,祝英台心里暗暗的爱慕上了梁山伯,但梁山伯却浑然不知祝英台的心意。 他能够知道才怪。同枕共眠三年都不知道对方是女儿身,还能够察觉对方爱慕自己的心意? 甚至,祝英台多次向梁山伯暗示自己其实是女儿之身,甚至还表达了爱慕之意,梁山伯依然没有任何察觉。 观众们感慨,像这种憨直的人,那只能存在于小说故事当中了。 最终,还是祝英台大胆向梁山伯表明自己是女儿之身,同时也直接表达了爱慕之意。 梁山伯这才恍然大悟。 然后,两个人成为了一对恋人。 这种情节那也只能出现在小说故事当中了。 原来,已经失传了的梁祝故事是这样。 等等,为什么要这样感慨?这部电影并不是科普电影,按理说,不应该这样感慨才对啊! 这样一来,岂不是说他们在心里已经默认,这部电影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梁祝故事了? 这不应该吧。 但不管怎样,电影还在继续。 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成为了恋人,然后常见的桥段出现了,一个叫做马文才的富家子弟,也喜欢上了祝英台。 再之后,梁山伯去祝英台家提亲,祝家不愿意祝英台嫁给梁山伯这个穷小子,对两人的事百般阻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