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这一夜,被擒拿的匪徒有不少,有大极百姓,也有北地部族之民,就人数对比而言,其实相差不多,甚至于大极这边的百姓自甘为匪的人数更多一些。 只不过,消息传开,却是说,北虏凶性不改,冥顽不灵,很多部族之民面对军队的时候,并没有抵抗,选择束手就擒。 但是消息传开,却是说他们穷凶极恶,不仅杀伤生民,连军士也一并击杀。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百姓喜欢听这一套,在民族大义之下,批判他们不久之前的敌人,那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你要是告诉他们,主要的劫匪是他们自己,你觉得他们会接受吗? 人们,总是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这个世界之上,并不缺乏真知灼见,但是傲慢与偏见蒙蔽了许多人的双眼。 于是乎,作为此事的一个微观见证者,吴毅也算是从此事之起,再到现在的高潮迭起,都亲身经历了。 部族之民背井离乡,朝夕警惕,一日三惊,本来生活就已经非常艰难了,勉强度日,现在随着外界舆论对他们的转向,变得更加艰难了,起初还能够与附近百姓进行物物交易,获取生活所需,现在好了,几乎断绝了一切的联系,出现大范围的饥荒。 大范围饥荒带来的,必定是不满心绪的滋长。 无论是驻守附近的军方,还是管理粮食调运的当地官府,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情绪的发展,或者说,有意识地忽视了。 那么,结果,也就可以预料了。 当那夜外出盗窃的部族之民被捉住之后,不过是半月时间这个有五万部族之民栖息的地方就饿死了近三千人,内中已经出现人相食的惨剧,酋长苦求将校拨粮无果,甚至连门都没有进去。 酋长回来之后,满心苦涩,自尽而死轰动整个聚集点。 只是如此巨大的消息传到驻守将校的案桌之上对方还是无动于衷不仅没有一粒粮食拨下反倒加强了戒备意欲为何不言而明。 不能够说他铁石心肠,如果有粮食他也不会不拨只是每次同县令提及此事对方都推脱没有,条子打到上面去,也是泥牛入海,没有个回应。 所以,起义,或者说叛乱也就在所难免。 天子一番苦心,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维系两族之间的和平,你说,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呢? 说鬼话,就是主客观共同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但是究竟是客观因素,也就是这场暴风雪的影响大一些,还是主观因素,也就是繁琐缓慢的官僚体制和双方互相的猜忌之心的影响大一些呢? 两者,是五五开,三七开,还是七三开。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战争时时刻刻都有,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那么战争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导致战争发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吴毅人身与心魔身都已经晋升太初,而且心魔身还炼化有血魔像,并且深深参与到大劫之中,自然不可能从一个底层或是中层的角度看待问题,超然之人,自然有超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