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求和之议
“不妥!” 济尔哈朗不带犹豫道:“如今我大清,满汉矛盾已无可调和,倘若大军出征,留于后方的汉人必起祸乱,摄政王爷不可不防。” “辅政王爷,那你说该当如何?” 多尔衮问道。 济尔哈朗略一迟疑,便道:“打又打不了,再被围困下去,早晚要出大乱子,不如,试一试向大明求和?” “什么?” 多尔衮大怒道:“好你个济尔哈朗,这种话也能说的出口,我大清自太祖皇帝起兵以来,历经多少苦难,岂能因一时挫折向南面称臣?” 济尔哈朗冷声道:“那依摄政王爷的意思,就是鱼死网破喽?既然如此,不妨召集各大臣议事,看看大家伙儿是怎么说。” 他也是豁出去了,原本只想当个太平王爷,享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却是碰上了灭国这种醃渣事,对于罪魁祸首多尔衮,能不怨恨么? 多尔衮也是浑身微震,因他的连续失败,他在朝中的威望骤降,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部分人,不满于他强行打压豪格。 现在沈阳时常有种声音,那就是豪格当皇帝会如何如何,会不会落到如今这般国灭族亡的处境? 没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要不是多尔衮三兄弟尚能齐心,布木布泰在两黄旗中又有着重大影响力,恐怕豪格就要带兵杀回沈阳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多尔衮轻易不敢召群臣议事,以免局势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摄政王爷,辅政王爷的意思你可以考虑下。” 布木布泰美眸中隐现不满,瞥向多尔衮,她已经不奢望去住紫禁城了,只想着维持现状,能在沈阳好好的过下去,可这多尔衮,明显的看不清形势啊。 若许是觉得语气过重,布木布泰叹了口气,又道:“摄政王爷,我大清真的经不起折腾啦,如果没有汉人,还能放手一搏,败了就如摄政王爷所说,退回赫图阿拉,可是我大清有三百万汉人哪,难道还能全部杀光不成,若真是自相残杀,恐怕咱们满人也剩不下几个了。 虽然求和会让太祖太宗两代皇帝的开拓之功毁于一旦,可是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几百年前大金国被灭,不还是挺过来了么?” 多尔衮脸面一阵青白变幻,他心里清楚的很,如果求和,自己很可能被推出去当替罪羊,但是连圣母皇太后都表达了求和的意思,他的权威也不复往日,又能如何呢。 “哎~~” 多尔衮叹了口气,拱手道:“那李信欲将我大清斩尽杀绝,又占据大好局面,怕是必须肯啊!” 济尔哈朗道:“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实在不行,再与南朝一决死战便是!” 多尔衮道:“那李信就算肯答应求和,也必提出苛刻的条件,咱们不妨先合计下,哪些能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再议定由谁出使南朝最为合适。” “嗯,今日就得定下来!” 布木布泰点了点头。 …… 北京! 接连数日,监生们都守着朱熹像,半步不敢离开,但是李信始终没有动静,警察也没来抓人,多少会有些松懈,甚至有乐观情绪开始冒头,纷纷猜测李信见识到了士子的力量,心知不可抵抗,他正在考虑的,是如何体面的收场。 杨廷麟、路振飞等人也相视一笑,到底是嫩啊,下不了台了吧? 可就在众人以为事态将渐渐平息的时候,这日,国子监里突然涌来了上千名年轻人,年龄普遍在十五六岁到二十岁之间,与士子们相比,穿着较为破烂,面容较为朴素,这正是受李信之召赶来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