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鲁静外院设想
湖族之行,姬昊、璟和邵等人总计花去了四个月时间。这一段时间,因为璟的陪伴,姬昊感觉自己明显轻松了很多。以前都是自己一个人带着族人在外闯荡,时间一长,总是想念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家人。但是这次出行,带着璟,身边有一个至亲之人,这让长期在外漂泊的人,思念之情稍稍降低很多。 难怪现在什么国事访问,都是带着自己的夫人,甚至自己的子女,目的让忙碌的国家领导人,感到家的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建立了国,才能保护这个国内所有的家庭。虽然国家这个机构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总体给子民和族人一个稳定、富强、繁荣生存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姬昊在穿越之前,在新闻上听说了很多在发生的战争,让大量子民远离自己的家园。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导致、有的是政治利益导致、有的是资源争夺导致等,姬昊现在站在这个位置上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这个时代资源争夺问题是很少见的,但是信仰问题和政治的利益问题一直存在。 特别是信仰问题,姬昊思前顾后,最终还是学习当前华夏,每个人可以信仰自己的图腾,但是不同信仰的人,不得侮辱别人的信仰,要相互尊重对方信仰的图腾,不得以恶意的方式去劝说别人信仰自己部落的图腾。各个图腾信仰的人和领袖不得干预别族信仰图腾,但所有图腾信仰需要共同领袖,那就是魂师,这是姬昊的底线。 因此南岸各族到大周之后,发现大周信仰图腾并不统一,但是不同信仰的族人相处非常融洽。不会因为自己信仰而互相争吵,这个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部落怎么可以有这么多图腾? 姬昊从最开始就是想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文明,文明包容性要强,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还是要注意吸收别族优秀的部分,来优化自己文明结构和元素组成。 姬昊回来之后,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国家和周边地区怎么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周文明扩撒速度。文字的传播的确起到文明的传播,但是姬昊发现很多南岸各族的族人,只有少数权贵才能学习大周文字,普通族人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源以及渠道学习大周文字,所以大周文字普及度不高。 不像大周的子民从小学习问题,还有对于年纪大的扫盲班之类的方法普及大周文字,大周一千万多人,百分之七十的人基本都掌握了数量不等的文字,大家对文字掌握之后,对于自己国家和文明认同感上升极大。再加上大周本身比较强大的原因,大周子民种族认同感简直是根深蒂固,很多成为奴隶的人,也没有想过背叛大周,即使奴隶的生活,也好过很多部落的生活条件,除了自由没有之外,其他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姬昊和姬昌父子在先知殿再加一群智囊团,一直商讨南岸各族文字普及问题,等哪些部落那天自己搞出文字,他们就迟了。刚开始这些智囊团人员一直奇怪为什么文字要在外族普及,这是大周自己的文字,自己族人普及就可以了。姬昊知道这个时代人局限性,都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交给别人,包括当年一些民生普通的技术,他们觉得这样是白白便宜了那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