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第43章 纠结的征和
唐渊道:“臣的确有所对策,但需要陛下容臣直言,如有不妥之处,陛下不会予以追究才敢说。” 征和摆了摆手:“你且说罢,只要不是什么丧尽天良的话,朕都可以不予追究,如果是个好的对策,朕倒是会重重的赏你。” 唐渊躬了躬身道:“陛下,臣要说的是,议罪银和察举。” “议罪银?察举?”征和有些莫名其妙,这两个名词他从未听说过。 唐渊点了点头道:“没错,所谓议罪银制度,便是让犯罪之人缴纳一定的银两,便可免去牢狱之灾,株连者免其宗族之罪,斩首者免其死罪,改为坐牢,缴纳银两的数量与所犯罪行不同而有所差异,最低缴纳百两白银,最高缴纳千两白银,以此类推。” 征和皱了皱眉:“这和现在的朝廷有什么关系?而且这议罪银动辄百千两银子,寻常百姓家可交不起的吧?” 唐渊笑道:“正是,这条的确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只是一个空中楼阁,不可能用得上,不过却并非与当今的朝廷毫无瓜葛,陛下试想,如果我们将议罪银制度做一些扩展,有罪而未被发现的人,如果能够主动自首,缴纳银两,那朝廷之中有罪的官员是不是就会主动交银辞官了呢?” 征和摇了摇头:“我们怎么能确定那些官员是否真的承认了他所有的罪行?”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奖励机制,只要是检举揭发他人罪行的,一经核实,便可以得到一定的恩赏。” “你刚刚不是还说过官官相护?” “陛下可以下旨,知情不报者重罚,同时委托靖龙卫对官员进行稽查,如此一来,有靖龙卫做背书,即使没有彻查,那些官员也会人人自危,互相检举揭发,当然,有刻意诋毁污蔑的,也是要重罚。” 征和沉默不语,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才问道:“为官者,怕是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问题,如果朝廷百官个个有问题,那岂不是我大宁朝廷将会无人可用?” 唐渊笑道:“这个就要说到我刚刚所说的察举了,这察举就是,凡是辞官、被免官的朝廷官员,只要能够推举贤良方正之士给朝廷,并且顺利完成交接,便可将其罪过降低一等,如果推举之人真为贤者,在朝廷之中便可给一个虚职或者是给一些封赏,如果推举之人有问题,那么对不起了,被推举人有罪,则推举之人同罪。” 征和靠在了椅背上:“你这是……要让整个大宁的朝廷都来一次大换血啊!” 唐渊正色道:“陛下,现在我大宁的朝廷已经到了悬崖边上了,如果还不下一剂猛药,大宁危矣!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我大宁往日的青平气象,陛下,还请三思啊!” 征和张了张嘴,却没有说什么,揉着眉心,时不时地点了点头,又时不时地摇了摇头,似乎在思考着唐渊的建议,却又做着剧烈的思想斗争。 唐渊知道,让征和认同自己的提议可以说是难于登天,征和现在的纠结便是只要这一个政策下去,朝廷之中必然大乱,官员人人自危互相攻讦,可以说就是眼前的事儿了。 李瑱相道:“父皇,唐渊说的不无道理,这一次宁齐之战就看出来了,朝廷之中各方势力处处掣肘,内耗严重,军队之中也是勾心斗角,如果没有唐渊和山城这些仁义的百姓,我胶州恐怕已经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