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个不留
刘达右手高扬而起的唐刀无力坠落,斜插入草地。 箭羽透体穿出,带出大篷血雾,刘达死死地盯着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耍了的吐谷浑骑兵们,笑了。 在他们的身后,打着各色旗帜的各部落人马悄然出现,堵住了他们的退路,两侧铁甲轻马的唐骑快速压上冲锋,不断撕裂着吐谷浑骑兵们的阵容。 唐骑的武器主要有弓箭,一般人带箭壶一个,可以装30支箭矢。还有随身携带马弩,能射200步。 长柄格斗武器是漆枪,握柄很长,这是南北朝以来就流行的长柄格斗兵器。 短柄格斗武器主要用短柄长刀,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汉代以来就流行的环首刀外,还有一种柄部有护格、柄首没有圆环的新型长刀,此外骑兵还使用一部分啄、锤、斧、鞭等砸击类兵器。 在唐代,一般骑兵也使用形体较小的圆形盾牌进行防御,虽然具装甲骑逐渐丧失光彩,但马槊的光彩未失,仍旧是骑兵的主要长柄格斗兵器,因为造价昂贵能用得起的,一般身家都有些资产。 就像李世民麾下的主要将领,多善使马槊,如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尤其是尉迟敬德还善能避槊,以及空手夺槊。 正因为马槊是军中主要长柄格斗兵器,效能较一般兵器为高,故唐代法律禁止私人拥有。 自隋末起,重装骑兵就逐渐从唐骑中消失。与之相对应,马铠不再是唐骑兵的重要装备了。 究其原因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厚重的铁甲和骑手对它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勉强承受,其机动性也要大受影响。 而在大唐这样幅员辽阔的地方,对军队的机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军队的威力是由打击力、防护性和机动性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若不能达成一定的平衡,总体威力就要大受制约。 在隋末,隋朝重装骑兵面对农民起义军轻装长矛手和轻骑兵,并没有体现出与其昂贵成本相称的战斗力。 蒙古马不能承受沉重的马铠,重装骑兵在机动性方面的表现也就非常糟糕。 而农民军的轻装部队则利用机动性优势,在辽阔的战场上战胜了笨重的隋军。 继前朝而起的唐,在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面前,也就无法产生对重装骑兵的崇拜之情,轻装骑兵成了必然的选择。 虽然大唐还保留有部分重装骑兵,但是现在主力逐渐由轻骑取代。 澄澈的天空中,明晃晃的阳光显得分外夺目。 吐谷浑骑兵只觉得唐骑胸前和背后的圆护太过刺眼,被打磨得极为光滑,颇似镜子。 在太阳的照射,唐骑身上发出耀眼的“明光”,与之对敌时难受感到分外难受。 李承乾骑马落在步兵阵容后方,端举着望远镜眺望着远处的战马。在他身边黑压压的一片,是一支重装骑兵,他们的主要目地不是支援而是保护他。 李承乾郁闷地撇嘴,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段志玄,此等利器还是要给最适合的人用。 段志玄接过望远镜,冲着李承乾点头致谢,随后似模似样地抬起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战况。 在手下的几支斥候长时间外出侦查未归后,李大亮就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在他问清那几支斥候负责的方向后,在地图上一圈划,计算了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