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马嵬
距长安约一百一十三里的马嵬驿,今天,驿长领着二十名驿夫早早地在驿站外候着,因为据沿途传来的消息推算,太子殿下很可能今天便骑马赶到。 他们日常的任务很繁重,除途中奔跑着传递文书外,还要兼管扫洒驿庭等事。 驿长他们如此严谨地对待,并不仅仅是因为李承乾是太子,更因为当今的邮驿通信制度很严格。 苛刻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在大唐法律中,把驿夫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的处罚,都规定得很细。 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 据唐律规定,作为驿长,应负有若干责任,首先必须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呈报经费支出情况。 若有驿马死损,驿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 对驿丁的处罚更严,据唐律规定,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 唐律还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唐律对文书丢失或误投,也有很重的处罚。 后世的曾记载一个负责签发公文的员外郎的官,他处理一个从河北发配到岭南的囚犯的文书,本应向河北、岭南两处发文,因夜间疏忽,只发了岭南一地,河北未发。 事发之后,这个员外郎直接遭到了免官的处分。 更进一步,泄密,将受到更严厉的处分。 据唐律规定,泄露重大机密者处以绞刑,私拆书信杖六十至八十。 而这二十名驿夫中,大部分是服劳役的百姓,也有一部分是各种犯法的囚徒。 相比起这些临长安很近的驿夫,那些受罚而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当驿户的囚徒已经很是幸运了。 按李承乾前世的历史,自大唐中期以后,邮驿制度逐渐混乱,一些贪官污吏甚至是利用驿传,任意克扣驿夫的口粮,使他们的生活更为艰苦。 在唐武宗时候,终于爆发了肃州地区,也同时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驿夫的起义。 那次起义为首者汜国忠、张忠都是亡命的囚犯,他们从肃州一直打到沙州,一路上得到各驿户的支持。 唐政府因为得不到情报,或得到的多是假情报,仓皇不知所措,起义军却“张皇兵威”。 而且因为平时他们都是快马快步,“千里奔腾,三宿而至”。使得唐政府损兵折将,给予唐政府很大的震动。 当然现在说这些有点早了,可是在李承乾一路行来,有心地探究下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李承乾当初前世对于古代如何快速传递战报消息万分好奇,生长在大唐的近十八年里他对于驿站虽有了解,却从未像近几月来感触的这么深。 他率领东宫六率的精兵匆匆入关,一路上驿站都是早早地得到了消息提前做好了准备。 准备的周到无比,一丝不苟甚至让李承乾都觉得有些过分了,不仅仅是一家,几乎他停歇的每户驿站尽是如此。 在他的追问下,很快便了解到了这些驿夫们的日常生活。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都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