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救蜀汉在线阅读 - 第388章 风云再起之临终一表

第388章 风云再起之临终一表

    刘禅已经在两个月前收兵回到长安了,而他敢于回兵的最大原因是马隆终于回来了。

    这一次马隆与马钧二人从凉州出兵,先出阳关,攻克再次背叛大汉的焉耆国,并以此地为根基,修整兵马准备粮秣辎重。

    同时且兰与楼兰等国的联军也羌氐胡人的协助之下前来合围马隆所在的汉军。

    焉耆城下,三千具诸葛连弩,加上一百五十具马钧改造好的加强版抛车齐齐的被端上了城墙。

    三天时间就让焉耆城下铺满了各种各样的尸体,同时也让那西域的联军被打的魂飞魄散。

    紧跟着前凉州刺史张既之子张缉,也就是被马超劫持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家伙亲自出使车师前国,以汉军会帮助车师再次统一为条件,换来了车师前国的帮助。

    就在马隆与西域两郡对阵于焉耆城下的时候,车师前国悍然出兵袭击且兰国度得手,紧接着马隆趁着西域联军心神不宁的时候,直接出兵攻伐。

    以强悍的箭雨开路,加上战车与精悍的战阵,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一群已经没有了战意的联军彻底的打垮摧毁。

    之后更是趁大胜之势直接对楼兰进行了灭国之战,屠杀羌氐胡人不下七万之众,俘获牛羊马匹数以十万计。

    横推楼兰,攻破且兰,扫荡车师后国,从新整合车师国,并授以车师国国主西域都护府官职。

    许他代替大汉行使巡查之责。

    同时以车师国为起点,一年时间横扫龟兹,若羌,小宛,戎卢,渠勒,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等十余地。

    其中更是将来到西域之地的羌氐胡人彻底驱逐出去,作为这次袭扰西域的主力,唐旄国羌人大军更是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当初唐旄国那无往不利的祭祀这一次在马隆的“科技”大军面前也是在无法解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宗教遇到了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东西,那么神将会降临其中。

    等到一年之后马隆不但成功的进逼到了乌孙之地的外围,更是收拢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羌骑。

    他们称呼马隆为神之使者,对此马隆是一丁点想要反驳的意思都没有,毕竟这种不求回报,不求待遇,不求粮饷,就求冲锋陷阵为自己战死的士卒,实在是太让他满意了。

    等到马隆回军的时候,整个凉州之地都已经安静了,羌氐胡人和鲜卑匈奴面对马隆这么一个新崛起的闪亮新星都有些不敢直视。

    有了马隆的回军,雍州刺史刘靖终于可以将兵马调回雍州内部,同时威慑长安周边那蠢蠢欲动的势力。

    而交州和扬州的平定也让诸葛孔明手中兵马慢慢的变得富足了起来,荆州兵马大量的回撤,让姜维也不至于继续捉襟见肘。

    而这样一折腾,刘禅也终于能够回到自己久违的国度长安之中了。

    只不过就在他回到长安没有多久,一封信帛传到了他的手中,与此同时这天下再次动荡起来。

    首先这一封信帛是扬州而来,或者说是邓范送来的,只不过写这封信帛的却不是邓范。

    “臣本躬耕南阳一布衣,幸得先帝垂青,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许臣以重任,托臣为心腹,留守荆州坐镇后方,总督粮秣之事。

    臣日日夜夜不敢松懈,只为报先帝之恩情也。

    西川噩耗传来之时,老臣心中惊诧莫名,所幸后事顺利,虽有坎坷艰难,却也不改先帝之大局。

    可益州,战汉中,大汉之威再立于天地之间,臣幸甚!

    夷陵一败,汉星黯淡,臣日夜忧愁只觉天地之间,再无汉室振兴之希望。

    天之大幸,先帝尚有陛下所在,平定南中之时,臣半信半疑,不觉震慑。

    出走汉中更是让臣日夜担心,只怕汉室颓然,有倾覆之危,所幸皆为臣之多虑。

    先帝与元直珠联璧合,其心思之深,非亮所能及也,陛下有宪和教导,也是大汉之幸,臣之大幸。

    北伐一战,陛下所举荐之王平立有大功,足见陛下识人有方,目光卓绝。

    臣已老迈,无法再侍奉陛下面前,臣之哀也,遂有数言几语说与陛下听。

    陛下聪慧,大汉复兴有望,只望陛下能够克己守礼,保持此时之初心,为大汉之荣盛再行进取。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黄皓虽好,却不改宦官本性,此时可用,却不可放任其行事。

    君臣之道也并非申子之道,臣乃君王之臂助,不可处处小心提防,也不可只记恩威并施也。

    朝中此时群贤毕至,陛下当好生任用,当可创大汉之盛世也。

    蒋公琰志虑忠纯,心思缜密,可文可武磅礴大气,内可为司徒安定民生,执掌朝堂,外可为大将另一路偏师作战,纵不胜可保不败也。

    费祎自幼聪慧守礼,能力非凡,可为朝中基石,但其性格大度,易于轻信他人,日后还望陛下能够多加任用之时,多以提点。

    董允忠贞不二,铁面无私,乃是我大汉之张汤满宠之流,虽有酷吏之事,却有直臣之心。

    陛下不可因其性格直率而对其放任,此人在陛下身边,可助陛下日省自身。

    郭攸之虽摇摆不定,却有底线在身,此人可中和朝中矛盾,当用,可用。

    向宠业已老迈,不可外放为将,先帝曾对其多为推崇,当可使其坐镇朝堂,稳固四方。

    诸葛乔德行虽佳,却能力不足,吏部一职或可胜任,再进一步,远非他之才华可能胜任,望陛下牢记。

    谢家小子才华出众,其屯田只能,天下能比拟者几乎寥寥,户部执掌天下钱粮,此人日后当可为陛下之左膀右臂。

    石苞好色,却不乏胆识,虽有不堪之过往,却允文允武,进可攻伐城池,退可守卫一方,此人可为一方之封疆大将,却不可世袭罔替。

    石苞之子或有可用,却工于心计,当先辅以德行教化,才可任用为官。

    邓范尽忠职守,天赋异禀,其性格有缺亦无大碍,日后或有人陛下耳边闲言,望陛下牢记老臣早年教授陛下三人成虎之典故。

    文钦骁勇却倨傲,可镇一方却不可独立为将。

    张嶷目光深远,兵法韬略亦是精深,只身体不佳,旧闻皇甫谧最近颇通医理,可让其相助。

    马隆虽孤,却是良臣忠将,坐镇凉州乃天选之人以襄助陛下。

    马钧为将终有些许不妥,日后凉州平定,可入工部继续效力,当可使其成就一番事业。

    刘靖刘迈汉室宗亲,傅嘏张翼,名臣之后。

    李特李雄,虽未賨人之身,却有汉家之心。

    诸多将校皆为天助,陛下德行高深,方可有诸将效忠,万不可妄自菲薄,而失本心。

    言语颇多,不知所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望陛下,听之用之!”

    洋洋洒洒的一封信帛,这是诸葛孔明写给刘禅的,之所以让邓范转交,是因为诸葛孔明已经无法再为刘禅做任何事情了。

    谁都不敢想象,那三世而立的江东大地,竟然让诸葛孔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的稳固下来。

    而稳固江东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第一次的任人唯亲。

    江东世家林立,若是直接施行诸葛孔明的法度治国,恐生是非。

    而诸葛恪能力不俗,加上“任人唯亲”的诸葛孔明,那边可以让江东众人出现一种错觉,那就是他们仍然可以像之前一样生活。

    缓缓图之,这就是诸葛孔明的计策。

    虽说此计有些是非,却也当得,尤其是乱世之中,江东随时都会面临曹魏的进攻。

    自污名声,加上任人唯亲可让江东快速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想要用九品中正之法诱惑江东世家犯上作乱之策便无法顺利施行。

    而等到刘禅天下一统之时,江东世家也就没有翻身之机,到了那时,只要缓缓图之,便可让江东彻底的平稳过度。

    而三个月安定扬州的诸葛孔明,却是在处理玩自己最后一篇公文的时候,写下来了这一篇奏表。

    在落笔的那一刻,诸葛孔明就含笑端坐于桌案之旁,自此再无任何声息。

    大汉丞相,武乡侯,执掌大汉军政大事,亦师亦父诸葛孔明,含笑逝于建业城中。

    时年六十四岁,他终究未能看到天下一统,但是到此,他却再无后悔。

    这位为大汉cao劳了一辈子的老臣,就算是死,最后也要将所有的案牍整理完毕,做完自己的最后一件事情,可谓十全十美。

    而就在诸葛孔明去世之后的第四天,和诸葛亮折腾了大半辈子的尚书令,大将军,宜都侯李正方同样病逝于建业的临时府邸之中,

    麾下大军尽数交于向宠负责,和诸葛孔明一样,他去世的时候,也是含笑而去。

    司马师平定曹魏朝堂之后,便听到了扬州之事,他本以为自己没有希望的时候,诸葛孔明的死讯同时传来。

    为此,司马师亲自带领大军前往江东, 誓要先夺寮口,再战扬州!

    而就在刘禅等人同样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之时,大汉又一位名将,魏延于军中病逝。

    让还未来得及有什么动作的刘禅,心中再次蒙上了一层感伤。

    【作者有话说】

    纠正一个上一章的漏洞,最后的刘封应该是刘禅,已经改了,还没审核通过。

    因为这本书临近结尾,所以在准备新书的发布,一不小心写错了,该死的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