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理寺小郎君在线阅读 - 第85章 军械案,女寨主的家世隐秘

第85章 军械案,女寨主的家世隐秘

    “是!”

    一众铁甲山贼应声退了出去,并放开了崔三。

    崔三摆脱束缚,赶紧朝元博那边靠拢。

    见他手上有些血迹,还捂着左肩,元博不免问道:“没事吧?”

    崔三一笑,拍了拍胸脯,“没事,皮外伤,无碍。还能打!”

    元博见他说得如此轻松,倒也没再多问。

    外面的山贼知道许君卿的性命仍在元博的手中,倒也没对崔三下狠手。

    许君卿被元博钳制着,身旁还站着个男人,且自己身上还衣衫不整,有些介意道:“狗贼,你还不放开我?解开我的xue道...”

    元博转过头,想了想。

    错愕之余,虽然还没详细知道这群山贼为何突然叫他“姑爷”,但能做出如此反应,倒也说明这些人暂时放下了敌意。

    许君卿会武,但显然不是元博的对手,即便放开她,也不怕她轻易逃跑。

    于是,便出手解开了她的三处大xue。

    许君卿恢复行动力,赶忙冲到一侧的衣柜处,取出一件新衣裳披上,并缚紧了腰带。

    这间洞室,恐怕就是她在山寨中的闺房。

    回过身后,许大寨主倒也没有任何要逃跑的意思,冷面对着元博开口道:“你想知道我们的身份,是不是也该说说自己的来历?”

    元博与崔三对视了一眼,相继道:“大理寺丞,元博。”

    “缉捕,崔三。”

    说着,并掏出了身上的腰牌。

    两人的腰牌在山下时,虽藏了起来。但在斩杀方牛留下的那两个山贼后,也已经取回带在身上。

    许君卿一见,脸上并没有多少波动。

    此前元博说出“大理寺五大酷刑”时,她已然隐约猜到了元博的身份。

    此时,冷哼一声,“寺丞?小小七品官,为何来此?大理寺的人都沦落到亲自剿匪了吗?”

    元博轻声一笑,“大寨主是不是搞错了主次?现在应该是本官发问才对,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这处熔炉工场是如何建起来的?又是何人指使你们私铸军械?”

    “哼!你既是寺丞,当也有些权限。可曾听说过安西虎贲军?”

    “安西虎贲军,西域军团的番号?”

    元博略带狐疑地答道。

    大理寺隶属缉查部门,他并没有从军的履历,对大燕军团的编制一知半解,只能按字面去理解。

    不过,崔三或许会有所了解,便向他看去一眼。

    崔三会意,开口道:“虎贲,原属大燕立国之前,前朝禁卫军的番号。太祖皇帝建国后,便废止下放了这个字号,赐予拱卫西域的边关藩王。西域四镇,担负着抵御波斯大军、西北突厥骑兵的重任,编制三十万众,皆兵强马壮,是我大燕西大门的一支“利剑”。”

    许君卿听后,微微冷笑,看向元博若有所指道:“呵呵!看来,你的手下比你还熟悉大燕朝的轶事。你这个头儿,并不称职。”

    她略微嘲讽了一下。

    元博顿感尴尬,但并未废话,直言问道:“你提起这个军团,是想说你们来自虎贲军?”

    许君卿似乎对元博犹有芥蒂,却是对他的话毫不理会,反而是看向崔三,说道:“你既然知道虎贲军的来历,那是否又知道十年前的虎贲军主将是谁?”

    崔三挠了挠头,“虎贲军主将掌兵三十万,虽无藩王之名,但权势胜似藩王。我只是个小兵,了解甚少。只是偶然在兵部的档案室中,看过这支军团的来历。当今陛下登基后,便撤了西域四镇的藩王之位,只留虎贲主将。而如今的虎贲主将,是首辅吴道庭的胞弟,吴道同。十年前,倒不知道。”

    元博皱了皱眉,忽然接道:“十年前的主将,姓许?是你的族人?”

    许君卿瞟了元博一眼,“十年前的虎贲主将叫许骁,便是吾父。”

    元博倍感惊讶,连道:“这...你是虎贲主将之女?既是如此,为何沦落到占山为匪?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许君卿闪烁的神色,面对元博的提问,似乎陷入了某种不愿提及的回忆中。

    西域虎贲军,肩负着拱卫大燕西大门的重任,既要抵御向来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波斯大军,又要防范时常袭扰西北边境的突厥游骑兵,地位举足轻重。

    西域一旦起战事,兵败城破的话,中原沃土千里,将再难有天险据守。

    因此,自太祖建国以后,历任皇帝都对这支军团极为重视。以最好的待遇,最精良的装备供给这支军团,务求使天朝西面稳固。

    十年前,身为虎贲主将的许骁在成功击退突厥游骑兵的袭扰之后,发现军器监新送到的一批军械,质量参差不齐,有偷工减料的嫌疑,导致战事虽胜,但前线军卒死伤惨重。

    许骁怒不可遏,除了上书朝廷弹劾军器监官员滥权渎职、致军械残次之外,还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前往幽州军器监问责、督造。

    当时的百人队伍中,年纪尚小的许君卿因素来仰慕中原地区的繁华,便跟随而来。

    而当年领军幽州的主官,竟就是如今伏龙山西寨的二当家,吴老二。

    吴老二领军来到幽州之后,虽有督造之权,但彻查军器监舞弊的案件,却是由当时的大理寺官员负责。

    舞弊案迟迟未果,虎贲军在幽州停留了数月后,便要折返回西域。

    临走之时,顺带亲自押送了一批军械前往。

    却不知,刚出城不久,就遭到了白羽兵的堵截袭杀。

    数百人的队伍,或死或伤,侥幸得以逃脱的百余人被打散,隐入了幽州附近的山中。

    后来,大理寺兴兵截杀虎贲军,给出的解释是:虎贲军监守自盗,私下调换军械,中饱私囊不说,还贼喊捉贼,未免事后败露,便自我捅破这层猫腻,将罪责推给军器监。

    而白羽兵在成功截获虎贲军的军车后,发现原本精良的军械已被调换,人赃并获。

    大理寺坐实了此案,并上呈皇帝。

    许骁身为虎贲军主将,罪责难逃,被判满门抄斩,悬尸于午门前示众。

    吴老二带着虎贲军的残兵,保护许君卿进入群山躲避。

    多年后便落草为寇,成了占山为王的山贼。

    换言之,这伙西寨的山贼,竟是出自前任的虎贲军所部。

    元博听完许君卿的诉说后,颇感唏嘘,问道:“原来如此。那当年,许骁是否真的偷换军械,贼喊捉贼?”

    许君卿一听此言,却是大怒起来:“你什么意思?吾父是虎贲主将,素来身先士卒,用的也是寻常军器监出品的装备,视士兵如兄弟手足,怎会行此逆乱国法,丧尽天良之事?况且此案事后,朝廷也已经平反。你还认为吾父中饱私囊,偷换军械?”

    许骁乃一军将领,且不谈其领兵能力如何。

    单从其能身先士卒,冲杀阵前,便不会轻易行此违法之事。

    且偷换军械,导致士兵折损过大是小,一旦战败,他这个主将也难辞其咎。

    故此,许骁偷换军械,中饱私囊的概率倒是很小。

    只是,当时大理寺为何会如此认定?

    且,在虎贲军的军车上找到的假军械,又是何人所换?

    如果当时虎贲军是被陷害,会是何人所为?

    虎贲军固守国门一方,何人会对这支功勋军团加以陷害?

    此事背后,恐还有隐秘。

    元博却在许君卿的话中,注意到了另外一个信息,便问道:“你说朝廷曾经为此事平反过?”

    许君卿道:“自然!吾父惨死后,虎贲军部将联名上书皇帝,重查此案。最后发现是军器监部将在军械铸造上偷工减料,因此为吾父平反昭雪。”

    “既是如此,平反之后,你们便不必再躲藏,为何还要进山为匪,隐藏身份?”

    “为了活命!当年虽查出军械的问题出自军器监,也处死了一名部将。但背后企图构陷我虎贲军之人,依旧逍遥法外。平反之后,我们曾试图返回西域,但遭到了一伙不明身份的杀手追杀。所以,只能继续留在山中。”

    “杀手?那你们为何不向朝廷禀明此事?许骁将军含冤而死,朝廷应该会你有所补偿才对。”

    “呵呵,补偿?皇帝倒是追封吾父为晋国公,也允许我族人食邑千户。然,这些有用吗?能构陷吾父之人,必然不是等闲之辈,恐怕就是朝中某人。我们还能信过这个朝廷吗?当年遇到杀手截杀之后,我们便佯装坠崖身死。如今知道我们身份的人,没有几个。”

    “好!暂且认为你所说之事属实,那你们建造这处工场,私铸军械,又有何目的?你们只是士兵,不懂铸造之术,何人帮你们?”

    许君卿闻言,深沉道:“你想知道此事,就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说!”

    “你为何来此?是不是皇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