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理寺小郎君在线阅读 - 第283章 萧笙母子的交换剑指四海

第283章 萧笙母子的交换剑指四海

    第二天一早。

    元博便让崔三带着离王的文书前去面见格尼,明确表示大燕愿接受他的投降,并声称只要大草原愿意成为大燕的属地,则格尼仍是这里的可汗。

    稍有不同的是,往后的可汗,就要开始向大燕的皇帝进贡称臣了。

    当然,前提是格尼必须先取来阿史那的人头,并使突厥臣民甘愿臣服。

    而元博多带了一个心眼,萧天云本是让他带回杀死萧玥儿的凶手,但他此时却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格尼。

    要求格尼务必连同萧玥儿的尸体一起带来,否则便是忤逆了离王的意思。

    后果便自己承受。

    据初见妤所说,萧玥儿乃是死于她的眼前,且是出自他的授意。

    但元博却并没有在她指出的地点,成功找到萧玥儿的尸体。

    萧玥儿如今是生是死,仍是个未知数。

    将此事交给格尼,既可暗中探知格尼与初见妤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

    又可借格尼之手,找出萧玥儿的下落,免去自己的麻烦。

    萧玥儿若死,她的尸体是被何人带走?

    若生,又是被何人暗中救走?

    如果排除了初见妤说谎的可能性,那么背后肯定有人暗中插手了这件事。

    格尼很快给出了回应,一一答应了大燕提出的所有条件,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萧天云得知后,大为高兴,一连向京城发出了八道大捷的加急喜讯,并留下元博收拾残局,自己则先行一步赶回了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阿史那部最后的营地中,不出意外地发生了sao乱。

    大燕接受了格尼的投降,他为了表赤诚忠心,自然是要践行自己的诺言,清除阿史那,拿到对方的项上人头。

    于是,突厥人内部的混乱,便不出意外的在大燕天军的包围圈中发生,足足持续了七日。

    最终尘埃落定之时,两败俱伤,胜利者属于格尼。

    当他手提阿史那的脑袋,放在元博面前时,便宣告着他对阿史那的叛乱,变相以另一种方式得以成功。

    从此,大草原将以格尼的木尔沁部马首是瞻。

    而格尼则奉大燕为“天朝上邦”,俯首称臣,成为一方属地。

    不过,格尼此来,却只是带了阿史那的人头而已。

    萧玥儿的尸体以及娜妮亚、阿史那的众多儿子,并没有一并带来。

    大帐中,元博故作不悦,微怒道:“大可汗,好像少了什么东西没带,是故意的吗?”

    格尼微微一愕,道:“并非本汗不带,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当中发生了一些变数,并非我能掌控。我收到天朝的册封文书后,便立马与阿史那反目,带着本部的将士强攻阿史那的阵营。但最终得胜之后,却发现大帐中只有阿史那一人留守。而他膝下的众多儿子和娜妮亚,竟不知去向,仿佛凭空消失。至于天朝公主的尸身,还请给我多点时间...”

    闻言,元博眉头大皱。

    怎么又是凭空消失?

    像这样的凭空消失已经出现过一次,那便是东瀛人祸乱宫廷时,朝廷百官的那次消失。

    此番,竟也在草原上上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元博对此深深起疑,沉声道:“活生生的人,怎可能轻易凭空消失?你可有细查?是不是趁乱逃走了?”

    格尼摇头道:“逃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且不说我手下的人,人数众多,已经包围了阿史那部。即便他们能逃出我的包围圈,不是还有天朝外围的大军吗?他们能同时逃过我们二人的眼线逃走?除非他们能隐形或者遁地...”

    他说着,越说往后,说到“遁地”这个字眼时。

    与元博同时一愣,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格尼惊讶道:“遁地?会不会阿史那的营帐中地道?娜妮亚曾去过大燕,对天朝的密道战术极为推崇,不会是早也在自己的帐中深挖了地道吧?”

    元博两眼一收,“还真有这个可能性,快去彻查。”

    格尼点头,不多做废话,便快速离去。

    元博长舒了一口气,深沉不已。

    暗道:如果娜妮亚与阿史那的众多儿子是经地道逃走,那么有没有可能...也是他们带走了公主?可是他们带走的公主是一具尸体,还是一个活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心中保持着这样一个疑虑,元博顿感莫名的不安。

    到了正午的时候。

    格尼再次来到大帐,声称果然在阿史那原有的大片营帐之下发现了多条密道,坐实了阿史那膝下子嗣暗中逃走的事实。

    阿史那在这危急关头,选择了牺牲自己钳制格尼,以为自己的血脉留存了一丝生机。

    “既是如此,你便顺着地道派人追去,务必抓住娜妮亚,并找回我朝公主,不论生死!”

    元博知悉后,交代道:“你有一个月时间补救这些事,本座不日便会起程回京。在内阁决议出新帝人选之前,办好此事。否则,恐怕你这个可汗也就做到头了。”

    格尼神色一变,“是,本汗必会尽力。来之前,我以命人进入地道追去,草原一马平川,相信他们跑不远,也无处躲藏。”

    “最好是这样。”

    元博冷冷道,转身挥袖,摒退了格尼。

    三日后。

    元博带着崔三,以及一队千人骑兵匆匆离开了草原。

    大燕的三十万雄兵,则继续镇守此处。

    美其名是帮助格尼这个新任属地的“可汗”,收拾残余的逆贼。

    实则,也是对他的一种震慑和警告。

    草原距离京城很远,全速行军,也要十五天以上。

    抵达京城以后。

    元博屁股还没有坐暖,便一连收到了三封内阁决议公文。

    其一,内阁推翻了萧笙母子的“罪过”,将萧笙免罪,召回了京城。并赋予其“讨贼大将军”的名号,点兵四十万,进军吐蕃。内阁的意思是,吐蕃一日不亡,则萧笙一日不可归朝。

    内在的意思,却是要让萧笙这个外甥,亲手去覆灭自己外祖父的邦国。

    而萧笙若能办到,便才算是彻底无罪。

    内阁的这个决定,不难看出在与吉娜做一个交易。

    朝廷赦免他们母子的罪,而他们母子必须将吐蕃的版图奉上。

    幕后拍板之人,不外乎便是萧天云。

    恐怕从吉娜现身指认上官瑛身份时,她就与离王达成了这个协议。

    此时的决议,不过是离王在践行诺言。

    萧笙母子,也就可以此脱离软禁的窘境。

    若是成功覆灭了吐蕃,那么萧笙或许会和格尼一样,最终能混个属地的“王”当当。

    其二,内阁下令沿海水师,即刻征兵,动用所有水兵的力量,联合新罗属国,直指东瀛本土。同样有覆灭东瀛的念头,并显露出极大的决心。

    其三,内阁再次建言离王登基,加冕为皇。而这一次,离王不出所料,并没有断然拒绝。只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期限。那便是等三邦平定,再议新帝人选。

    而所谓的三邦,指的便是突厥、吐蕃与东瀛。

    离王的潜台词,不外乎是:等这三邦尽入大燕之手,则再称帝,也为时不晚。

    大燕此举,剑指四海天下,却是已然暴露了一统的决心。